晚清全文TXT下载 倾城啊霆 裕禄和李占奎和盛京 全集最新列表

时间:2017-06-08 09:56 /言情小说 / 编辑:美娟
热门小说晚清是倾城啊霆最新写的一本历史、穿越、历史军事小说,故事中的主角是李占奎,盛京,王五,内容主要讲述:二、奉天府 除了馒、蒙等少数民族外,辽宁境内还居住着许多不入旗籍的汉族民户,清朝采用内地之制,设置府、...

晚清

作品字数:约18.6万字

作品时代: 现代

阅读指数:10分

《晚清》在线阅读

《晚清》精彩章节

二、奉天府

除了、蒙等少数民族外,辽宁境内还居住着许多不入旗籍的汉族民户,清朝采用内地之制,设置府、州、县治理民人。顺治十年(1653年),设置辽阳府,辖辽阳、海城两县。顺治十四年(1657年),“夏四月,罢辽阳府,改置奉天府于盛京”[11],置奉天府尹一人,规定凡民人事务,均统之于奉天府尹,可见这是专门治理民人的机构。奉天府管辖有二州、六县、三城,即承德县、辽阳州、海城县、盖平县、开原县、铁岭县、复州、宁海县、凤凰城、岫岩城、熊岳城。[12]在辽西地区,康熙三年(1664年)设置了锦州府,辖锦县、宁远州、广宁县、义州。按清朝政府的规定,锦州府仍隶于奉天府。由奉天府尹分别统辖的府、州、厅、县的民署衙门,是清统治辽宁“民人”的机构。这一机构到1905年奉天府尹被裁撤,宣告废除。

奉天府府尹设立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驻盛京。佐官有府丞、治中、通判等,下属有经历、司狱、训导、九官台管边同知等。

奉天府府尹秩正三品,比行省知府高三级,与北京顺天府府尹地位相同。康熙三年(1664年)设府丞二员,通判、治中各一员,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通判一员。府丞督理学政。治中、通判分掌粮、捕等事。顺治十年(1653年)设训导一员,康熙三年(1664年)裁,十六年(1677年)复设,三十九年(1700年)复裁。经历和司狱各一员,分别设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和康熙七年(1668年)。

由于东北在顺治、康熙年间先设置柳条边,严旗、民人等随出入,奉天府于雍正十年(1732年)设九官台管边同知一员,管理边务。

通判是奉天府府尹的佐官,康熙三年(1664年)设一员,由于奉天旗、民间的案件逐渐增多,雍正十二年(1734年),增置理事通判一员,负责了解案情,然盛京刑部审理,并没有审判权。至此,共设通判二名。其职责颇有化。

三、盛京五部顺治入关,各部院衙门移设北京。而盛京地区,以总管大臣镇守,总理盛京户、礼、兵、刑、工各项政务。据《清史稿》记载:“初,缔造沈阳,建六部,置乘政、参政各官。世祖奠鼎燕京,置官镇守,户、礼、兵、工四曹隶之。十五年(1658年),设礼部;明年(1659年),设户、工二部;康熙元年(1642年),设刑部;三十年(1691年),复设兵部;并置侍郎以次各官,五部之制始备。旧制各置理事官一人,六十年(1721年)省。雍正三年(1725年),定每岁差御史一人稽查五部。五年(1727年),允御史傅纳请,增置汉郎中等官。复定凤凰城萤耸官三人。八年(1730年),置尚书领其事。光绪初,定将军兼理兵、刑二部,佩金银库印鑰,稽核户部。余悉如故。四年(1878年),增置宗室司员。三十一年(1905年),复命将军赵尔巽兼管五部。寻以政令分歧,疏省之。报可。”[13]

(一)盛京户部盛京户部,“侍郎洲一人,掌治盛京之财赋。”“堂主事洲一人,掌档案文移。”

盛京户部总的职掌,是掌管盛京之财赋,主要为征收粮庄、盐庄、棉花庄的钱粮,食盐及棉花。此外尚有旗地租与杂税(牲畜税)、当税(当铺税)等。

盛京户部内部组织,有经会司,粮储司、农田司、银库、内仓。

此外,盛京户部还有“笔帖式洲二十有一人,汉军二人,掌翻译。”[14]。

(二)盛京礼部盛京礼部,有“侍郎洲一人,掌盛京朝祭之仪。”“堂主事洲一人,掌档案文移。”

盛京礼部,掌盛京朝祭之仪。凡祭盛京陵寝,有“大祭”,有“常祭”。清明、中元、冬至、岁暮之祭为“大祭”。每月初一、十五及“万寿圣节”之祭为“常祭”。“常祭”以内务府的宗室官、总管、掌关防官分别承祭。“大祭”则先期开列承祭官,太常寺报皇帝钦派,及期则派员监礼。此外,祭盛京之城隍、昌百山神及贤王祠,也要遣祝赞官往祭。每年元旦及“万寿圣节”,排列盛京各衙门班位,在大政殿朝贺。这都是盛京礼部的职掌。

盛京礼部的内部组织,分左、右二司。

不属左右二司的官员,还有“读祝官洲八人,赞礼郎洲十六人,掌祭祀之仪。笔帖式洲十人,掌翻译。”统一由盛京礼部侍郎领导。[15]

(三)盛京兵部盛京兵部,有“侍郎洲一人,掌盛京之戎政。”“堂主事洲二人,掌档案文移。”

盛京兵部的职掌,是管理盛京的军事、邮传及武职官的铨选等事。盛京的兵马器械,每三年简阅一次。

盛京兵部的内部组织,分左、右二司。

此外,盛京兵部有“笔帖式洲十有二人,掌翻译。”[16]

(四)盛京刑部盛京刑部,有“侍郎洲一人,掌狱盛京旗人及边外蒙古之狱。”“堂主事洲一人、汉军一人,掌档案文移。”

盛京刑部的职掌,是审办盛京旗人及边外蒙古的案件,每年“秋审”,会同盛京户、礼、兵、工四部侍郎及奉天府尹,共同审理。奉天府重犯秋审,也会同盛京刑部酌定题。

盛京刑部的内部组织,有肃纪司、肃纪左司、肃纪右司、肃纪司。

此外,盛京刑部有“司狱洲一人、汉一人,掌狱。司库洲一人,库使洲二人,掌赃罚之锾。笔帖式洲二十有三人、蒙古二人、汉军五人,掌翻译。”[17]

(五)盛京工部盛京工部,有“侍郎洲一人,掌盛京营作之政令,稽其采伐,制其经费。”“堂主事洲二人,掌档案文移。”

盛京营缮工程,分坛庙、陵寝、宫殿、城垣、公廨、祠宇六项。其分布位置与建筑规模,均有定制。各项工程,由该管衙门报部勘估,题报兴修,视工程之大小,规定期限,工竣随时题销。岁修则次年夏季汇总题,均由北京工部核销。

盛京工部的职责很广泛,大到宫殿的建造,小到物品的维修。据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月二十七盛京工部为修补凤凰楼竹帘应用收贮之破散雨搭竹条粘补事给盛京内务府咨文记载:“切职奉札估计修补凤凰楼竹帘,应用竹条向系取用内务府收贮破散雨搭竹条粘补应用,理呈请转咨内务府,领取破竹帘三架修补。”[18]

盛京工部,设左、右二司及银库。

此外,盛京工部有“笔帖式洲十有六人、汉军一人,掌翻译。”[19]

盛京五部直接对中央负责,通过介入赋税、祭祀、武备、司法等旗民事务的管理,分割了将军及奉天府府尹的部分权

四、盛京内务府盛京内务府是盛京作为陪都的重要标志。盛京内务府,又称盛京总管内务府,它是清政府在其陪都盛京特设的国家机关之一,其主要职责是掌管盛京上三旗包与宫等有关事务。

盛京内务府建立的确切时间史书并无记载。据一些史学研究者推断,虽然乾隆元年(1736年)在众多文献中出现关于“盛京内务府”的记载,但其实并没有得到中央政府认可。直到乾隆初年盛京内务府才得到承认,但机构主管并不确定。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盛京将军兼管,盛京内务府正式成立。[20]据《清实录》记载:“庚辰,设盛京总管内务府大臣。谕曰:盛京包三旗佐领等官,皆系职分相等之员,并无统领办事之人,难保无互相推诿及掣肘遗误之处。盛京地方,最为要,应行设一总管内务府大臣专辖,将永著为令。现应增设之缺,著将军阿兰泰兼管。”[21]

乾隆十七年(1752年)二月,又有铸给盛京总管内务府大臣印信之谕:“丙辰,谕:从盛京因无总管内务府大臣,故佐领等曾许用总理盛京内务府关防。今既设总管大臣,著照例铸佐领图记换给。”[22]

盛京内务府的职官设置:设总管大臣一人,佐领三人,司库二人,笔帖式十五人,领催十八人,催十人,库使十六人,内管领一人,骁骑校三人,堂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23]

其内部机构主要有:广储司、会计司、掌礼司、营造司、都虞司、文溯阁、三旗织造库、黑牛馆、牛馆、内官领处、三旗(镶黄、正黄、正)。[24]

盛京内务府所掌管的盛京陵园及祭祀各项事务,要直接奏报皇帝,其职官之升迁调补生逃亡等事,要咨报北京总管内务府。

五、盛京地区二元行政管理制的迁清朝建立以,在东北首先推行八旗制度,把东北社会完全纳人八旗的政治结构之中,推行一元化的行政管理制。但旗人之外,其他民众依然存在,特别是移民入以,民人数量大大增加。为了管理这些民人,在旗署之外,清政府又设置了以州县为特征的新管理制。

(一)二元行政管理制模式所谓“二元”,即旗署管理旗人,州县管理民人,两者并行,这被称为二元行政管理制。

一方面,盛京将军就是通过将军衙门各部门,通过城守公署、八旗界官、领催来控制旗地和旗民,从而控制整个盛京。这样在盛京地区形成一个旗署行政管理结构的金字塔。在塔的端是盛京将军,在塔的底层是广大旗民。

另一方面,管理盛京民人的民署机构,则以奉天府为最高机关,以下领导个地方州县,各州县又通过其下的民社来管理控制盛京地区的民人。

旗署和民署,看似两系统,但其关系密切。盛京地区的各个机构之间往往有权篱剿叉的地方,于是机构与机构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盛京五部官员规格降中央各部一等,主官为侍郎,完全为缺,各部司员也基本上为缺。盛京五部的设立,首先是分散和弱化了将军的权,如户部拿走了财权,刑部拿走了司法审判权,兵部拿走了部分兵权。其次是五部与将军权的相互制衡关系加强了。再其次是在旗人和民人行政管理机构之间搭起了一个跳板,那就是刑部设立之对旗民诉讼案件的司法管理和审判。

(二)盛京二元管理制的形成在辽东移民招垦之,盛京地区的行政管理是由以盛京昂邦章京为首的旗署行的,是一元化的,盛京地区的一切旗民都被纳入八旗制度之中。顺治十年(1653年),清朝颁布辽东移民招垦令,正式向东北地区移民。与辽东招垦令同时出台的还有在盛京地区设辽阳、海城二县。辽阳、海城是盛京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早出现的管理迁入民人的行政机构。为理顺行政管理系列,在辽阳海城二县之上设置辽阳府。顺治十四年(1657年)七月,清朝“置盛京奉天府”取代辽阳府,从此以奉天府作为民籍移民的专门管理机构开始与盛京将军衙门为首的旗民管理机构并立,盛京地区二元行政管理制形成。

奉天府所辖河东一州五县和河西一府一州二县的结构维持了相当的一段时间。由于康熙时期奉天地区移民数量有限,管理移民民籍的官员也非常有限。“奉天所属一府二州七县,正印佐贰杂职等官三十余员。”[25]就管理民籍移民而言,奉天府尹的权是很大的,“大事以闻,小事决之”。[26]奉天府尹为首的民籍移民行政管理制形成以,在盛京地区就有了两行政管理制,即盛京将军为首的旗署和奉天府为首的民署。

表1盛京地区二元行政管理制结构表[27]

盛京将军衙门奉天府尹衙门

驻防衙门驻防衙门各州县衙门各州县衙门

八旗界官八旗界官八旗界官民社乡约民社乡约民社乡约

屯领催屯领催屯领催屯领催甲村首甲村首甲村首

旗人旗人旗人旗人旗人旗人旗人民人民人民人民人民人民人

(三)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对二元管理制的整顿康熙末年到乾隆末年是东北移民涌入的一个*时期。就地理范围而言,民署在继续扩大。

(17 / 45)
晚清

晚清

作者:倾城啊霆 类型:言情小说 完结: 否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